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其中钢铁行业受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环保压力持续增大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钢铁行业必须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实施转型升级,迎接新机遇、新挑战。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经过三十年的突破创新、转型升级,实现了由低端建筑用材向高端制造用材,由低档次普钢向高附加值不锈钢、优特钢,由铸造生铁向板带材、金属制品的跨越式发展。下面我结合泰山钢铁的发展实际,谈一下泰钢集团公司转型升级的做法和对行业转型升级的一点思考。
一、企业基本情况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泰安地区莱芜钢铁厂,1971年建成投产,1981年由于连年亏损下马停产,1984年在现任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守东的主动请缨下恢复上马。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10个分厂、22个子公司、3座科研院所,具备年产400万吨精品板带材和100万吨不锈钢的综合生产能力,集冶金、能源、机械、商贸、高科技于一体,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国家重要的精品板带材生产和深加工基地。
二、泰山钢铁转型升级做法
1、淘汰落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抱本守业、固步自封终将被时代淘汰;盲目跟风、随大流、赶时髦,也不会有光明的前途。泰山钢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不断除旧立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政策要求,泰山钢铁根据企业健康发展需要先后淘汰了4台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式烧结机、2座420m3以下高炉、2座450m3以下高炉、1条螺纹钢生产线、1条40万吨窄带钢生产线、2座66—VIF焦炉、2台35T燃煤锅炉等一批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产品附加值低的落后产能。
建设了现代化机械化料场、带式烧结机、高效节能长寿高炉、热轧中宽带钢生产线、冷轧薄板生产线和不锈钢冶炼、轧制生产线等一批技术含量与产品附加值高、节能环保、产业层次高的生产线,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实现了“由普通建筑用材向高端制造用材发展;由常规普钢向不锈钢、优特钢发展”。
泰山钢铁于2004年4月,建成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950mm热轧中宽带生产线,填补了华东六省一市的空白;2006年4月,冷轧薄板一期工程竣工剪彩,结束了山东省和整个华东地区无高档冷轧板的历史;2007年8月,国内首条自主设计、制造的1700mm冷轧机组在泰钢竣工投产,泰钢专业化、精品化的发展战略由此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08年7月,60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泰山钢铁完成了从普碳钢企业到特殊钢企业的成功转型。2012年开始,与西门子奥钢联、德国西马克两家世界一流企业对不锈钢系统作了全面升级改造,不锈钢生产线达到了100万吨冶炼、180万吨热轧的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3月,炼铁技术升级改造后的两座1780m3高炉竣工投产,进一步夯实优化了泰山钢铁产业链条,在不锈钢这条产业链上,已完成了从炼铁、炼钢到热轧、酸洗的产业链,目前,不锈钢冷轧项目已拉开序幕,不锈钢冷轧项目建成后,泰山钢铁的不锈钢将形成一个闭合的、完整的产业链。将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精品板带材生产和深加工基地,这是泰山钢铁转方式调结构、实施精品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泰山钢铁从此走上了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2012年,莱芜市委市政府依托泰山钢铁集团,规划成立了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立足山东,面向东北、华北,延伸不锈钢产业链,发展不锈钢精深加工,目前,产业园各项规划建设工作正次第展开,新能源公司正在积极运作,不锈钢焊管、研发中心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今后一个时期,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将进一步延伸不锈钢产业链条,细分不锈钢功能区域,着力引进、建设高档不锈钢压延加工、不锈钢异型管、轿车用不锈钢、家电用不锈钢、高档不锈钢餐具炊具、加工配送、贸易及物流企业,适时建设不锈钢电子交易平台,着力打造江北地区层次最高、低碳节能、清洁环保的不锈钢产业集群。
2、坚持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泰山钢铁始终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单纯、集约、高效、清洁”作为治厂的根本方针,把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在1990年就建成了日处理污水5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是当时山东省第一家企业自建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了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三气合一”的智能化煤气综合管网,将富余的煤气全部回收发电,实现了负能生产,炼铁的燃料比达到了500千克/吨以下,吨钢综合能耗600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仅为3.39立方米,均居行业前列;自发电量已经达到了用电总量的54%。
泰山钢铁在环境保护上舍得投入,并做到“三同时”。30年来,泰钢累计投资110亿元以上,建成投产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项目100多项。在不锈钢钢渣处理上,率先引进台湾干式棒磨机处理技术和设备,实现了钢渣无水闭环处理和循环利用;在焦化废水、废气治理上,具有“分布式能源特征的绿色转型集成技术改造”获国家焦化工艺清洁生产集成技术改造示范工程;在生态建设上,不断见缝插针绿化、美化环境,现在,从炉台到社区,从生产到生活,在10平方公里的泰钢工业园内,到处都是“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祥和氛围。
就像登山一样,泰钢在低碳循环经济的路上,虽然每一步的攀登都不易,但每一次的前进,都使企业又迈上了一个新高度。2011年,12月1日,泰钢当家人王守东荣膺“低碳山东省十大领军人物”,成为山东省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成功典范。在获奖人选中,王守东是唯一一位钢铁企业的负责人。
3、瞄准一流,联合创新,推动泰山钢铁向高端精品发展
“官产学研用”联合是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主渠道。泰山钢铁充分利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实验室、中乌铁素体不锈钢合作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乌克兰国立科学院及西门子奥钢联、西马克等国内外知名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2年,与西门子奥钢联、西马克两家世界一流企业联手,对不锈钢系统实施了全面升级改造。炉卷生产线创新应用了“1+1+3”生产模式,是国际上继芬兰奥昆托普之后的第2家,企业的装备水平、工艺水平、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综合实力实现了质的提升。今年4月9日,泰山钢铁炉卷轧线高效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荣获“第二届山东工业突出贡献奖”。
泰山钢铁“低镍铁素体不锈钢板带材关键技术开发”被科技部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高效节能铁素体冶炼新工艺技术开发”列入了科技部对俄国际合作专项、山东省国际合作专项以及山东省重大产业技术和装备研发专项。“二步法不锈钢冶炼方法”和“一种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方法”专利,荣获了第二十届中国发明展览会金奖。不锈钢热轧钢板钢带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定授予“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被中国质量协会冶金工业分会审定确认为“冶金行业品质卓越产品”,304不锈钢获得了“中国不锈钢行业名牌产品”称号,企业还取得了“承压用不锈钢带生产许可证”。目前,泰山钢铁已开发出刀具钢(TSCr9LP)、双相钢2205、310S、321、316L、J4X、304、430、410S等100多个品种规格的不锈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了主动,泰山钢铁逐渐走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高端精品发展的道路。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由于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大幅下跌,企业资金紧张凸显、环保压力加大等因素,全行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工信部2015年2月5日信息,2014年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下降5.9%,但仍处于相对高位,钢铁工业新开工项目仍有2037个,同时考虑前期建设项目产能的惯性增长,全国粗钢产能规模仍在增长,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初步估算吨钢环保投资需增加13%,吨钢运营费用约增加200元,较实施前增加40%左右,钢铁工业的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转型、升级成为钢铁企业必须直面的现实。
三、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优化延长的几点思考
(一)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优化延长,要注重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
据“第十一届钢铁行业发展战略会议”信息,从2015年起我国粗钢消费量将开始逐年下降,到2020年粗钢消费量7亿吨,到2025年进一步缩减为6.5亿吨。未来十年我国钢铁业将难以摆脱产能过剩的困扰,靠数量、靠规模发展的旧模式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面对钢铁新常态,钢铁行业要进一步化解落后过剩落后产能,探索一条减产增效、稳产增效、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新模式。
一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把落后的工艺、装备和低水平、低档次的钢铁产品淘汰出去,为先进的产能腾出市场空间,从而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效益。预计到2025年中国钢铁业通过并购重组、品种结构调整、国家政策导向、法律法规及市场机制等将压缩和淘汰钢铁产能2亿吨以上。
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推动技术装备大型化、现代化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进行优化组合。集中优势资源进行优化与重新配置,引导落后工艺装备向先进的工艺装备再向生产先进的产品方向的有序调整与转移,提高行业优势产能的集中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优化延长,要注重产业链条的扩展与优化延伸产业链条
当前能源资源供应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用钢需求强度下降的复杂形势下,我国钢铁工业进入高成本、低增长、低盈利时代。如何通过优化产业链增强综合盈利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一是向上游拓展。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资源战略供应链,提高战略资源的保障力和控制力,缓解与解决资源供应的制约因素,有效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二是优化完善产业链条。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建立上下工序衔接完整的钢铁产业、产品链,填平补齐缺口装备,着力打造原料-生产-营销为一体,冶炼-连铸-轧制-精细深加工相协调的系统化链式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减少产业链间消耗,增加产业链间附加值,提高产业链综合效益。
三是向下游延伸。围绕客户需求,向钢材深加工和服务领域延伸,与客户共同开发新产品,为客户定制特种产品,全方位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供应服务链配套优势,提升链条产品系统盈利水平。
四是建立产业网。以钢铁产业为主体,加经与上下游产业、钢材贸易商、物流业,甚至IT业等的合作,形成组成不同形式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产业网的联动作用,推动钢铁企业产业链延伸良性发展。
(三)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优化延长,要注重一业为主与多元经营相结合
钢铁工业现在已经进入新的市场和产业发展时期,单纯依靠钢铁主业一个产品、一项指标、一项工艺等“一招鲜”难以逆境突围,很难维持长期稳健持续发展。打破思维定式和传统路径依赖,在做精做强钢铁主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实施有限多元战略,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钢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对严峻挑战的新路径。
世界著名的德国蒂森克虏伯、日本新日铁住金、韩国浦项等钢铁集团,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拓展,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钢铁企业。其中,蒂森克虏伯已将企业定位为全球型专业材料和技术集团,围绕专业材料和技术两大战略领域,确定了钢铁、产品服务、升降机技术、工厂技术、零部件技术、船舶系统六大业务板块,其传统钢铁产品仅占业务收入26%,钢铁产品服务业占比达到31.2%,二者以外的相关产业收入占比达到43%,均超过钢铁主业的直接贡献率。钢铁企业要积极探索非钢资源的整合路径和多元产业的发展方向,增强盈利、抗竞争、抗风险能力。
一是明确适合企业实际的多元产业发展定位。从战略高度提高对多元产业发展的认识,加强系统规划、顶层设计,重点围绕发挥整合优势,谋划适合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产业;
二是围绕钢铁产业链主体,发展与主业高度关联的资源产业和产品服务业。提高产品深加工度和延伸服务创效能力。做强做优板带材精深加工产业;同时,瞄准高端装备制造用户,合资、合作建设板材剪切加工配送基地,实现由材料供应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
三是开展资本运作和国际化经营。优化配置国内国际资源,实施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链延伸和业务拓展,宽化营销和金融服务平台,拓展贸易、物流和金融服务业。
(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优化延长,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
以“新三高”(高端、高质和高效)取代“旧三高”(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实施绿色发展,是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更是企业再造竞争新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开发新一代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积极采用焦化工序的焦化煤调湿技术、焦炉大型化技术、捣固焦炉技术,烧结工序的小球烧结技术、降低漏风率技术,高炉工序的高炉高效喷煤技术、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术、高炉脱湿鼓风技术等先进环保技术,推广应用荒煤气余热利用技术、干熄焦技术、烧结余热发电技术、高炉炉顶余压发电技术、转炉余热蒸汽和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综合利用技术等无害和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加强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从而构建绿色钢铁制造工艺。
二是加强二次能源利用,发展实施循环经济。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主要是从提高铁素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循环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等4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业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国内外钢铁界公认的、现在可以回收利用的二次能源量(不包括副产煤气)约占钢铁企业总用能的15%左右。据统计,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利用率在50%以下,说明我国钢铁企业二次能源利用的空间和潜力仍很大。
三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钢铁和有关工业的生产链网,开发各种行业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流程,实现生产资源的链式循环,可以形成不同企业之间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四是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据了解,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钢铁行业面对严峻产业与市场形势,要适时转变经营与发展战略,及时对接国家政策导向,寻找经济增长点与突破点。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污染治理、资源开发、能源综合利用等都是环保领域中的重点发展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要本着环境经营的理念,跳出圈子,开拓创新,找准盈利点,节能环保产业将会成为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优化延长,要注重创造自身独特的产品技术优势
钢铁企业要立足现状,结合企业实际和产品特点,进一步研究市场、分析市场、细化市场,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精细化、差异化水平,实现“普转特”、“粗转精”、“低转高”,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群,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创造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产生新的效益增长点和开发占领市场。
一是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开发成功率。要把握好市场需求,加强营销与技术开发人员的相互沟通,把研发、生产、销售和其他职能中具有的技术结合在一起,让生产和销售很大程度上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和决策制定,梳理各工序影响新产品成本的关键要素,建立新产品目标成本系统支持平台,让开发过程变得更加有机化,从而推进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管控,减少开发过程的重复设计,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为企业提供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是立足内部,着眼市场练内功,对本企业冶、铸、轧全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在确保稳定、高效生产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技术产品优势,寻找产品差异化的切入点,对各种资源、能力和优势进一步优化和集约化,创造并形成新的优势,从而达到“做优常规产品,做强重点产品,做精高端产品”目标。
三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主动服务于用户。由生产型思维向服务型思维转变,根据各个用钢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用钢需求升级,更专注的研究特定领域,潜心研究客户需求,追踪钢铁材料发展的方向,针对性配置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完善新产品供研产销一体化运作体系,提升钢铁深加工、终端产品制造及相关服务能力,提高产品差异化、特定化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市场适应性好、竞争力强的产品体系,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
(六)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链条优化延长,要注重推进“互联网+”与“工业4.0”建设实施
根据《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的总体安排,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力推进钢铁行业两化融合。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工艺装备、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商贸流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综合集成应用,促进钢铁行业由大变强,进而实现转型升级。
工业4.0与钢铁的结合,使得钢铁业具备了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转型的基础条件。互联网+钢铁,实质是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上转型。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物流体系降为用户库存管理和精确配送提供服务,数据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与互联网结合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一是把控生产两端,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系统成本。钢铁生产需要大量购买大宗原材料,同时伴随着各类钢铁产品的销售。钢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企业系统整体的供应链,利用钢铁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的规范效应,实施精细化信息管理,降低购买成本、物流成本、库存成本,从而达到“供产销一体、管控同步、三流同步”是钢铁行业信息化追求的目标。
二是装备优化与改造,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比较先进,在冶、炼、轧等主要生产工序和流程中实现了基础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加大智能化生产技术研究,结合装备能力优化提升,提高轧钢过程自动化和工艺集成水平,提高冶金技术水平和过程自动化高速控制能力,发展高端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三是推进两化技术深度融合,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推进研产供销、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建设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和集团信息管控体系,推进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的集成化和协同化应用,逐步实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规划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的,覆盖采购、营销和电子交易的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各类资源在集团内的充分共享和高效协同,提高集团公司整体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综合实力。
当前,普通钢材产品供给严重过剩,但是我国大飞机、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核心部件、关键钢铁材料受制于人,仍有部分高端钢材产品如,高标准模具钢、特种耐腐蚀钢、高速铁路用特殊钢、航空航天用特殊钢等仍然满足不了要求;同时国家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可推动钢厂走出去,既可避免强烈的同行竞争,又可优越的利用国外矿产资源,可以加强跟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的合作,缓解国内供需矛盾。拉动铁路、公路、供电等基建项目建设,将大大的拉动钢材需求,从而刺激钢厂往西部、沿海地区转移,从而改善国内钢铁业的产业布局,利于钢铁业的长期发展。
“打铁还要自身硬”,钢铁行业要充分利用好利好条件,不断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坚定攻坚克难信心,凝心聚力,协同合作,钢铁行业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