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鸣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本稿是在2016申万宏源•夏季策略会演讲整理稿)
各位代表:大家下午好!
今天这个会议与会代表是投资界、金融界和上市公司的朋友,主办方邀请我对钢铁供给侧改革方面做一些分享,说明投资界的朋友们对钢铁板块的十分关注。钢铁行业这几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楚。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钢铁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减缓等一系列因素,中国钢铁行业遭遇了严冬。但是,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大政方针,我认为对钢铁行业来讲是非常好的一个契机,也是非常正确的思路。虽然说现在的钢铁不太景气,但是这个行业通过供给侧改革,挤出泡沫以后,未来钢铁板块还是非常好的,也值得大家关注。
我现在有三个方面跟大家做分享:一个是为什么要进行钢铁供给侧改革,包括目前钢铁行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个是钢铁供给侧改革怎么做;第三个是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和作用。
一、为什么要进行钢铁供给侧改革
第一个原因是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十分突出。
供给侧改革是中央政府提出来的2016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钢铁和煤炭首当其冲。国家提出未来几年粗钢产能再压缩1到1.5亿吨,现在包括工信部和各有关省市,尤其是河北在去产能这一块应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执行力度也比较大。去年的钢材价格基本到底了,这个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下游需求减缓,第二个更重要的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不仅是钢铁行业,包括其它生产资料行业,实际上也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是,其它行业为什么还能够生存,还有一定的利润,主要因为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没有钢铁行业这么激烈。我这里有一个数据,到去年我国粗钢产能的官方数字是11.7亿吨,实际上可能会突破12亿吨。去年的粗钢产量是8.04亿吨,全球的粗钢产量是16.2亿吨,我们占全球的一半。2015年我国粗钢实际消费量为6.64亿吨,粗钢产能利用率不足67%。如果剔除去年中国钢材出口的1亿多吨,可能我们粗钢的有效利用率还会降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至2020年我国粗钢消费量将降至5.97亿吨,粗钢生产将从当前的8.04亿吨降至5.6亿吨,也有专家预测在7亿吨左右,但这有点乐观了。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将维持在6亿吨左右,将有近一半的产能要淘汰,所以这个任务比较艰巨。
第二个原因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
我们国家虽然说是产钢第一大国,但是我们的高档产品还是比较少的。海关统计去年全年我国钢材出口是1.12亿吨,同期进口是1278万吨。这个中间,我们出口是大路货居多,进口的是特殊钢,比较高端的这些钢材。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殊钢占比是15%-25%,而我们是8%-1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事实上我们需要进口的钢材显示我们的产业结构矛盾是比较突出。我这里有一个钢材进出口的比例图,在所需要的130种关键特殊钢材中,有32%的产品在国内是技术空白,54%的产品国内虽然能生产,但是性能稳定性较差。高端产品占我钢材出口量的2%,德国这一数字是18%,法国是12%,日本是高达30%。2015年我们进口钢材的平均价格是6957/吨,出口的是3462元/吨。我们出口的1.1亿吨钢材要跟进口的1200多万吨钢材比较的话,可能我们的利润还不一定能够达到进口钢材、也就是老外的利润。所以这就是一个明显的结构不合理。
第三个原因是我国钢铁集中度比较低。
去年的数字,我国粗钢生产企业500多家,平均规模不到100万吨,大型企业集团的市场影响力不足。2015年前十大钢厂粗钢产量是2.74亿吨,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比例是34.18%,巴西前三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86%,日本高达70%。跟其他国家相比较,我们的集中度还是特别低。钢材价格为什么下跌,恶性竞争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的企业善于窝里斗,打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包括打到非洲,你低,我比你还低,影响了我国钢材的价格和行业的利润。
第四个原因是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合理。
我国的钢厂布局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接近65%。西南、西北地区合计占10%。我们长期存在着北钢南运或者东钢西运,这中间会造成物流成本增加,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资源和市场的配置效率不是太高。从2015年的粗钢产量地区分布图和省份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华北地区33%,华东是31.3%,严重布局不合理就能体现出来。同时,河北省是23.5%,江苏是13.7%,这是两个比较大的,山东是8.3%。我们生产低端产品,布局不合理,高产能、高能耗、高污染、低利润,应该到采用供给侧改革手段治理的时候了。
第五个原因是僵尸企业危害市场。
什么叫僵尸企业,我想咱们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基本上不能活了,靠输血或者供氧苟延残喘。僵尸企业是一个很明确的经济概念,企业自身没有生存能力,靠贷款和政府补贴,或者靠集团补贴才能存活的企业。就是靠输血活着,到底活到哪一天,他自己也不清楚。2009年,当时钢铁市场情况还比较好的时候,有家钢厂跟我说,宁愿亏钱也不愿意失去市场,这个可能是很多中国人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思路。我在很多场合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做企业不赚钱就是耍流氓,你干嘛?你是做公益吗?所以事实上反映出我们钢厂的心态,这种心态会造成很多僵尸企业。2014年我到一家钢铁企业,他们说政府又协调50亿资金给他。我说50亿花完了怎么办?不知道!这就是僵尸。在去年钢铁整体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些僵尸企业低价销售,亏本销售,在某种程度上把钢材价格拉低了。僵尸企业有一点大家要区分清楚,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也有僵尸企业。国资委说在三年之内要完成处置345户僵尸企业,其中包括钢铁和煤炭行业。
僵尸企业的危害,我跟大家简单说一下,一个是浪费社会资源,占用大量的资金、土地等资源,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第二个是破坏正常的供需关系。僵尸企业在输血的支撑下以亏本的价格销售产品,这个是占据健康的市场,实际上也破坏正常的供需关系和市场价格。这种情况是成为驱动行业性亏损的根源之一。第三个,不规范经营。一些僵尸企业为了活着,采取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是偷税漏税等不正当手段,对于整个市场和行业来讲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第四个是僵尸企业对职工的利益问题也是不能保障的。他自己都不挣钱了,职工的利益方面肯定是不能保障的,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钢铁供给侧改革的原因或者是因素还比较多,我这里主要讲这几条,产能过剩、结构失衡、集中度低、布局不合理和僵尸企业僵而不死等等形成的错位,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从生产供给侧入手,调整供给结构,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的错误,解决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使供需在更高水平实现新的平衡。中央政府在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方面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我们也在拭目以待。
二、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怎么做
对此方面我有几个建议。事实上,我们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得到一些信息,包括“三去一降一补”,实际上是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第一个是去产能。去产能对于钢铁行业应该说至关重要。刚才我们说产能是严重过剩,通过去产能,供需严重失衡才能够得到改善,钢材的价格和钢厂的盈利能力才能实现回升。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技术、环保、法律等多种手段,通过严控新增、淘汰落后、优化存量,努力化解产能过剩。
去产能对企业来说事实上很痛苦。大家知道钢铁企业的投资都非常大,这种重资产的企业去产能还是不太容易。钢铁去产能,去哪些产能、哪些产品,可能现在还不是太明确。我们要科学地去分析一下我国钢铁哪些地区产能过剩,哪些产品需要去产能,去多少,哪些还需要我们再研发或者提升产能的,这才有利于供给侧改革。
第二个是去僵尸。去僵尸也是不太容易,中央下决心,安排了1千亿专项资金补贴。僵尸企业现在可能有很多问题存在,职工安置问题,社会稳定问题,还有资产和土地怎么处置的问题,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钢铁企业投资都是多少个亿,这些资产投下去,也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是合法的,现在要去僵尸,要断奶,这个很痛苦。同时,钢铁企业在当地GDP中都占有很大比重,有些甚至在70%左右,这个城市可能就因为这个钢厂而兴起。所以现在去僵尸对于地方政府来讲也很痛苦的,僵尸企业关了之后的GDP问题、税收问题、人员安置问题怎么解决,这都是很头疼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还必须要解决,该断奶的断奶,该断贷的断贷,该断氧的断氧,让它死掉。死掉的话,行业才有生路。因此,我认为这需要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未来五年会见到明显的成效。
第三个是调结构。调结构第一个是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品。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出台了很多这方面的政策,包括工信部等四部委对于落后产能有一个技术上面的标准,就是说立即关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符合《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的铸造高炉除外)、30 吨及以下炼钢转炉(铁合金转炉除外)、30 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特钢电炉除外)等落后生产设备,这是一个硬性的规定。第二个,低端产品尤其是建筑钢材产能过剩,还是要淘汰。第二个是实施创新驱动,让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档次。
第四个是提高集中度。集中度低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第一是重复建设比较严重,浪费了很多土地、资金等资源。第二个是缺少话语权。话语权这一块,大家最清楚的是在国际铁矿石谈判过程中,我们国内企业往往不能达成一致,所以铁矿石谈判一直很失败。第三个,由于集中度低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分散。第四个是恶性竞争。怎么样提高集中度呢,工信部2010年就发布过对于去产能的目标,提出四项措施,一个是控制产能过快增长,第二个是合理配置矿石资源,第三个是进一步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第四个是积极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的投向和投量,但是收效还是不太好。化解矛盾的当务之急是严格市场准入,推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联动,严控产能无序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现有产能。工信部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在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到2025年算起来不到10年,任务比较艰巨。我们看到宝钢和武钢重组带了一个好头。从这几年整体钢铁企业生存状况来看,我认为武钢和宝钢合并的时机到了。钢厂日子不好过,需要抱团,需要资产重组,需要重新来看待这个行业,看待市场。兼并重组会使企业在资产配置、企业管理、市场统一规划、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优化,我们也希望到2025年能够真正出现三到五家比较有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
第五个是要理顺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的关系。今年最热词的是“供给侧改革”,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需求侧。我认为供给侧改革它立足点应该是需求侧。过去,钢铁企业在需求这一块,或者说对于市场需求的洞察这一块做得不是太好。前些年钢材是紧俏产品,钢厂不管生产什么产品基本上都能卖掉,所以造成了钢厂的生产计划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有脱节。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时代,很多东西都能够个性化定制了,那么作为钢铁企业来讲也应该多看看市场需求,真正了解市场需求。供给侧改革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供给侧的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供给侧改革不是生产企业说了算,应该是需求说了算。供给侧改革应该立足于需求侧,也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圆心,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采用技术创新,去产能,提高集中度等手段,提高钢铁等各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形成新的供需平衡,并且能够根据需求及时调整,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这是我给钢铁供给侧和需求侧关系的一个定位。要做好供给侧改革首先要做好对需求侧的及时了解和把控,再通过供给侧的产品满足和刺激需求侧的欲望,从而达到反馈供给侧的目的。从需求侧到供给侧再到需求侧,形成一个完整的供需链条和同心圆。
三、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一供给侧改革进一步确立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进一步确立市场需求的核心地位。今后,以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以客户需要提供产品,以终端需要定制产品,将是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市场需求是供给侧改革的驱动器和助推器,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是提高供给质量。钢铁行业要一改过去那种随意性较强的不良生产习惯,更接地气一些,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结构调整和去产能,消除产能过剩矛盾,同时向市场提高有效供给,提高产品供给质量,提高行业要素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行业健康、科学、高效发展,促进行业早日走出困境。
第三是有利于钢铁产业重塑供应链,提高流通质量。在钢铁供应链条上,过去是钢厂处于强势地位,现在是终端处于强势地位。流通企业过去去钢厂进货要找关系,同时还要提前打预付款,现在是对下游供货要有垫支,帐期最短也至少有一个月,流通企业是两端受气,同时也扭曲了供应链,降低了流通质量和效率。产业上中下游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要理顺供应链,保证上中下游整个钢铁渠道的有效畅通。
第四是能够更加积极发挥钢铁+互联网的作用,推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融通。钢铁电商这两年比较热,2014、2015年是爆发式增长,不完全统计也近300家钢铁电商企业,实际上是过剩的。未来钢铁电商可能是个位数存在,这是大的、全国性的,可能还会有一些区域性或垂直电商存在。钢铁电商的发展应该是钢铁+互联网,实体经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这样才会更有效果,更有作用。基于这方面,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发挥好钢铁+互联网的作用。宝钢欧冶云商是我们的副会长单位,他们提出的理念是共生共赢,共建生态圈。事实上通过钢铁电商有效整合钢铁上中下游的资源,有效配置,有效为钢厂提供市场信息和服务,对于钢厂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双向的反馈。
第五是产品质量、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升级换代,有利于流通行业拓展新客户,提升盈利空间。这一点不言而喻,实际上它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钢厂在高端产品这一块多投入一些精力、资金、人员,进行研发。这样既有利于产品结构更符合客户需求,也有利于整个钢铁行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大家对钢铁行业要充满信心,因为这个行业是比较大的行业,我们的工业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住房甚至生活方面都离不开钢铁。所以,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钢铁这个板块,继续为这个板块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