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商务厅披露,3月上旬,韩国浦项制铁对即将在武汉投资建设的钢材剪切加工中心进行了第一轮选址考察,该项目预计投资近5亿元,用地近70亩,该剪切加工中心计划从韩国进口钢材,在武汉进行剪切加工,产品包括不锈钢线材、棒材、冷轧卷板等,建成后年产量达到15万吨。
一边是国内钢材产品的严重积压,价格一落千丈;一边是国外知名钢企的“跑马圈地”,向钢材加工终端积极挺进,其个中缘由值得深思。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了武钢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探讨钢材深加工产业的前景与未来。武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国内钢铁企业受到利润空间缩小、价格波动风险加大的双重挤压,日子过得都很困难。原先单纯靠销售就能赚大钱的企业,如今要想生存,眼光必须放得更远,从注重产品供应向开发下游需求转变。
如何有效地与用户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延伸产业链已经被各公司所重视,而做足钢材加工配送业务或许是钢企摆脱危机的出路之一。
早在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提到,把“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能力,延伸钢铁企业服务”作为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近几年,这个产业更是加快发展步伐,国内诸多大型钢厂与流通商、外资企业、下游行业都纷纷抢先布局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宝钢为例,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加工配送中心就达30余家,他们按照用户所需对钢材进行加工并及时送货上门,解决钢厂产能与用户需求的矛盾。武钢今年初整合目前所有的国内加工配送业务板块,新成立武钢钢材加工配送总公司,致力于从整体上、在钢材产业链延伸上发力,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国内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数量虽然激增,但是其粗放型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很多企业都还存在传统思想,只在乎数量,以为在这个强大市场需求拉动下干什么都能赚大钱,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武钢营销系统一名负责人表示。配送加工一是要选好位置,比如,要与汽车厂家靠近,便于服务;二是定位要高端,不能走产品同质化的老路,否则,这个行业的未来也会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局。
一边是要加快建设钢材深加工产业,一边是要精准定位,真正实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走长远发展的路线。
据了解,韩国浦项等早在5年前即完成在我国沿海高端钢材消费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布局。而我国在钢材加工与配送环节上提供的服务主要还是对钢材进行来料加工,缺乏钢材深加工,这难以和终端用户的需求对接配套。
“真正附加值高,能赚钱的环节大多数被跨国公司所掌握,而且产品供不应求,这很值得反省。”业内专家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高端汽车板领域,宝钢做出了特色,值得研究。宝钢汽车板的营销都是通过加工配送中心直供。为此,宝钢提出凡是战略用户都采取“周交货”并实施“前期介入”的战略措施,介入汽车厂商的新车型研发。如宝钢与国内部分汽车厂商进行模具开发和试制,有效缩短了新车型的研发和投产周期。目前,我国每生产两辆轿车就有一辆用的是宝钢的汽车板,足见其在这个产业的着力之深。
“发展深加工是钢铁企业摆脱低端同质化竞争比较有效的途径之一。”武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钢材深加工能够节约大量的金属,延长钢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在当今发达国家也是重点开发的项目之一,潜力很大。但是,中国钢铁企业如何在国外企业对这一领域“跑马圈地”的竞争中胜出,尚须加强战略层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