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从“一刀切”到“差异化” ——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形势与机遇分析
2018年7月27日 10:15:00来源:作者:
7月21日,记者从泰安赶回北京,参加2018 钢铁节能减排论坛,前去聆听业内的专家对钢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的机遇所做出的判断,希望能在大暑的闷热里廓清钢铁行业所处的局势。在会上,来自政府、企业和学界的专家们的发言,特别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院长的演讲刷新了我们对形势的认识。
悬在钢企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毋庸讳言,环保这个词,如今成了最令钢企领导警醒的词汇。因为众所周知,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大会上,习总书记将十九大报告时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上升为“根本大计”,提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据此,他做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处于“三期叠加”的重大战略判断: 那就是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还未完成,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老百姓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快速增长,需要通过攻坚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首先我国已经具备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基础条件,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基本达到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其次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三,如果不抓住当前的机会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后会付出更大更沉重的代价)。
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对照,我国钢铁行业的环保要求同样处于“三期”叠加的关口。
一是企业生产成本增高的压力:错峰生产和经常性地限产让企业万般无奈,环保运行成本增加;二是城市钢厂搬迁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因为环保的压力而提出让城市钢厂搬离;三是环保标准日益提高的压力:排放指标、监测要求、总量指标、环保税费等方面不断加码,环保执法、督查力度也不断加大。而深受雾霾之苦的人民对良好空气等优质生态产品的迫切需要与钢铁生产进入拉锯式的攻坚期,虽然钢铁行业环保工作十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吨钢排放量降幅高达60%以上。但是由于我国钢产量太大,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在全部工业行业中分别排名第三、第三、第一,是蓝天保卫战的主战场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治理,容易解决的环保问题都基本搞定,而钢铁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才刚刚步入深水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亟待调整;工艺流程和能源结构亟待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亟待转变;环保治理装备水平亟待升级 。
那么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又如何理解呢?目前,钢铁行业深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随着国家化解过剩产能和打击“地条钢”的政策红利释放,钢铁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得到了保证,有足够资金实施环保设备及工艺的改造、升级。如果不能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势必会造成钢铁行业环保领域的不公平竞争,导致先进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劣币驱逐良币,败坏钢铁行业的形象,这对于中国钢铁工业整体而言必将是灭顶之灾。
只有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中国钢铁行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也才能走出利剑高悬的时段,步入安宁。
护伞变身驱离者、环保体制机制的创新
想当初,钢企也有着“”幸福时光”,当上面的各种检查降临,总有地方政府充当保护伞,钢企领导可以躲在领导的身后张望,就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躲在大人的身后。可如今,这种幸福已不复存在了,领导或许还是那个领导,为啥却似乎变了一张冷脸呢?其实,这与体制机制的转变是分不开的。当年,搞的是唯GDP论,只要有产值有利润,就对领导的政绩有利,领导当然护着钢企这样的利税大户,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唯GDP论得到了纠正,如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不断提升,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生态环境保护不利,第一责任人不断被约谈甚至追责、免职,迫使这些责任人不得不“壮士断腕”,对污染超标企业甚至是所有钢企都痛下杀手,挥泪斩马谡。
比如2017年4月28日至5月28日,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天津市开展环境保护督察,指出了天津市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天津市对此高度重视,全力抓好整改落实。但仍有一些单位落实环保督察意见整改不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不够,存在失职失责问题。天津市委市政府日前决定,免去李洪艳同志东丽区副区长职务,免去陈波同志津南区副区长职务,并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天津的处分事件并非孤例, 2017年,全年有23个市区县的政府主要负责人被约谈,而2016年全年公开约谈城市数量为仅为8个,可见形势渐紧。
这种体制机制的转变,确确实实是大力打击了“地方保护主义”,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某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境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但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冲到了直面监察的第一线,因为新的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不再为你充当保护伞,环保压力必将传导至企业,成为环境责任的主体,钢铁企业将迎来严峻的环保挑战,而且只能选择坚强面对。
攻坚在当下、持久于未来
过去,因为对钢铁企业的印象,有些人问起一个城市的空气情况,总会问到此城市是否有钢厂。这种印象其实不无道理。因为钢企的存在与重污染天气往往呈现一定相关性。一般来说,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城市,大多数都有钢铁、焦化企业;在京津冀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2018年1月份甚至2月份长三角空气质量出现恶化,PM2.5增长了20%左右。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趋势,与京津冀和长三角钢产量的变化趋势也呈现出正相关。河北省钢铁产量降低了约1%,江苏省同期则增加了4.74%。
所以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环保问题受到空前的关注。主要原因一是排放总量大。我们看看2016年钢铁行业的数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为93.6万吨、143.9万吨、357.1万吨,排放量位列工业行业前位。二是钢铁产能密集:2017年钢铁产量8.32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严重的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在此情景下,要完成蓝天保卫战,世上最严“超低排放”即将实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提高污染排放标准”为主要抓手,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 “推动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实行限期达标”的重要措施。
烧结机头、球团烟气颗粒物、SO2和NOX排放浓度值按照10mg/m3、 35mg/m3、 50mg/m3进行改造。 其他污染源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时均值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50、150mg/m3。对于其他有组织污染源及无组织排放源也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进一步加严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要求,规定淘汰13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炭化室高度在4.3米及以下、运行寿命超过10年的焦炉。征求意见稿中还首次对钢铁企业的清洁运输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企业主要生产物料和产品通过铁路、管道或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方式运输的比例达到80%以上。不具备条件的,可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运输。在推进时间方面,要求京津冀大气传输通道城市、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地钢铁企业力争在2020年10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全国所有具备改造条件的钢铁企业力争实现超低排放。
排放是一方面,而在生产起点处,节能低碳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压。明确节能低碳发展目标,从强度、总量两方面提出控制目标, 并将“双控”目标分解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能源消费总量 50亿吨标准煤以内;能源消费强度 比2015年下降1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2020年有效控制,2030年达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比2015年下降18%。
行业转型已势在必行。《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依靠环保、能源、质量、安全和技术的严格执法,划定五条红线,具有强制性,倒逼不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以及相关标准要求的产能退出,引导钢铁企业全方位绿色发展。
《河北省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坚持标准倒逼,力促优化升级。严格执行环保、质量、技术、能耗、水耗、安全等法规标准,通过质量引领、标准提升,倒逼产能退出,引导企业向优质高端发展。
长江岸边钢渣堆积如山
此外,资源综合利用也成为重点之一。沙钢钢渣事件,34人被追责。钢铁企业固废问题正在逐步转为重点督查问题 。《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加强冶金渣、尘泥等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力争到2020年钢铁冶炼渣综合利用率由2015年的79%提升至2020年的90%以上。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也已出发。
政策由“一刀切”、向“差异化”转变
我国钢企生产水平严重不均衡,钢铁企业环保水平差异很大。既有宝钢、太钢这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还有烧结烟气率先达到超低排放的邯钢。但同时,还有一批污染严重,环保意识淡薄的落后企业。环保限产如果“一刀切”,势必严重打击环保钢企的环保投入积极性 。环保部门对此也十分清楚。早在2017年8月,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就回应有关环保执法“一刀切”的问题: “我们从来没有要求环保部门一刀切’。环境监管执法应分类管理、疏堵结合。具体需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对违法企业应该坚持零容忍,严格执法,公平执法;第二对环保守法企业,应该公正对待,依法保护合法经营权”。今年,“差异化”的政策还将进一步深化。
正是由于存在巨大的差异,停限产、去产能等政策不能“一刀切”,必须“差异化”。《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钢铁企业采暖季要按照企业环保绩效实施差别化的停限产措施。
冶金规划院受唐山市、邯郸市政府委托,编制钢铁、焦化行业差别化停限产方案,倒逼企业主动深度治理,成效显著,2017年唐山空气质量考核结果为优秀;今年上半年邯郸市PM2.5降幅排名全河北省第一。
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减量化发展期,未来必然有部分钢铁企业要退出。在“差异化”的环保政策导向下,化解过剩产能、停限产都将与环保水平挂钩,“大家都差不多”、“法不责众”的想法已经不符合目前的环保形势。所以,一定要有精益作环保的意识,企业争取做到以高标准超越限产的底线。
路在何方、主动作为才是出路
说到环保,很多钢企的第一反应就是又要大把花钱了。其实,环保不只是投入,环保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因为,做环保可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减少缴纳的环境税,可以减少环保罚款,减少停限产带来的巨额损失。所以不能只把环保当“红线”,要把环保当 “引领”。把环保当“红线”、当“底线”的思维已经落伍,不越“红线”只是及格,只是最低要求。 新环保形势下,不能只要求及格,而要争取考满分。钢铁企业,做环保,能生产,有效益;不做环保,停限产,亏损 退出;第二,以“精益环保”理念,争创“绿色发展标杆企业”(超低排放:有组织排放超低化,无组织排放系统化,运输方式清洁化,厂区环境社区化。)只有实施精益环保战略,环保工作精益求精,争创“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保工作早做晚做都得做,晚做不如早做。
全工序、全因子,有组织、无组织,厂外运输、厂内运输均要满足超低排放标准,只有全工序全因子都达到了超低排放限值,才叫达到超低排放(有组织);除了有组织排放,超低排放还要求无组织排放系统治理; 厂外运输采用铁路等清洁运输方式,厂内运输避免汽车倒运。
为此,企业要清醒头脑:全方位提升环保意识,从“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转变;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满足排污许可要求;调理内腑:推行清洁生产(全流程、全方位),对重大环保技术路线比选,有组织排放超低化 无组织排放系统化 ;美化肌肤:功能分区、物流规划、绿化景观、管廊管线、色调色系、厂界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达到未来环保的要求。
新的排污许可制度是点源排放控制的核心监管工具,作为理顺环境监管程序,重塑环境监管体制的重要抓手,成为推动环保工作的杀手锏!!!
应通过以下几点措施主动提升环保管理水平:一是在尚未全面开展证后执法前,对照排污许可相关要求主动差缺补漏,从而彻底满足许可要求,避免环境违法行为;二是严格落实台账记录、自行监测具体要求,为今后自证守法提供有力依据; 三是通过季报、年报的申报,全面掌握企业排放情况,了解企业真实环保水平;四是自我加压,实施高水平的环保改造,减少排放总量,结合《环保税法》享受税收减免。
在节能低碳方面,要以实现系统能效和能源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系统优化、系统科学用能,以达到能源结构优化、设备高效 、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能源、资源社会化。此外,还要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完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信息化水平提升,强化能源精细化管理 先进适用节能技术配套完善,技术措施实现最优匹配。
环保任重道远,钢企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