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21日在中国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中国央行下一步将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工作,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
资料图:中新社发 杨明静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朱鹤新表示,201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中国央行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方面,中国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当对冲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牵头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朱鹤新指出,效果主要从三个方面显现。
一方面,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保持较快增长。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1-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4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多增1.69万亿元,已是去年全年同比多增量的近两倍,7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为13.2%。
另一方面,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较强,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截至今年6月末,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
第三,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1-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25万亿元,同比多1.35万亿元。7月末,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23%和3.4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2个和0.40个百分点。
朱鹤新表示,央行下一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叠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