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月底上报国务院 更强调市场

2014年6月9日 13:21:35来源:作者:

    据新华社6月5日援引接近国家发改委消息人士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现在到定稿阶段了,最快月底上报国务院。”

    现在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只不过是老问题的新提法,为什么这一问题反映如此强烈,而且这一问题又始终成为老大难问题?现在遇到了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一、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必须打破行政决定思维和单一行政调控行为。多年喊京津冀一体化,效果不理想,主要阻力来自于行政决定理念和行政调控行为。主要表现是,北京和天津都是特大城市,都是中央直辖市。一个是中国首都,另一个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无论是行政级别,还是经济规模和基础,与河北省周边各个大中小城市,都没有可比性。北京和天津这种优势,产生了少有的优越感,他们没有市场的危机感,便缺少与河北省一体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河北省尽管对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积极性很高,但长期处于一相情愿的尴尬局面。最近一段时期,京津冀一体化呼声很高,北京市也表示了要进行产业转移的积极姿态,河北为了迎合这一形势,作出了承接北京市产业规模和制定了若干战略措施。但冷静分析目前的形势,有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注意,即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总战略思路,体现市场推动的指导思想不够,完全是靠行政规划,行政政策决定就能解决的老思维方式,不彻底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前景不可乐观。

    二、确立市场起决定作用,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现在有人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要搞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很重要,但要立足市场进行顶层设计。市场作用如何发挥,根据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经验,一个大区域要实现经济一体化,首要条件是具有发达的中小城市、小城镇的支撑,从而形成中小城市、小城镇与中心大城市的市场依附性、依赖性、互补性、产业关联性。因此,在顶层设计中,从中央层面和河北省省级层面,要突出鼓励河北省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的特殊政策,以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大发展,拉动河北省特色产业、传统产业兴起,为北京、天津产业转移提供转移的地理空间和市场空间。否则,实现经济一体化将会成为纸上谈兵。

    三、产业转移,只有依靠市场作用转移,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转移。对于北京市、天津市哪些产业可以转移,什么时候转移,多大规模转移,不是省长、市长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市场作用的最大动力是需求,北京市、天津市要在重大项目上、重大行业项目上、产业用地上、空间布局上加以调控。这样,很多产业项目就有可能自动向河北省周边转移,无需行政上多下工夫,行政转移干涉越多,产业转移失败率越高。河北省今后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为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服务的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居民生活用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依靠北京、天津科技集聚资源发展高科技产业等等。这些都是京津冀互补性强的关联产业,不但可以做大、做强,而且能够持续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可以借鉴珠三角地区和苏南发达经济区的经验,这些地区发展,全靠市场经营,政府只管服务,最终政府财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普遍走向小康之路。

    四、实现京津冀一体,应该重视发展内蒙古地区的作用。紧靠北京、河北的北部内蒙古地区,是京津冀地区的自然屏障,资源丰富,这些地区自古与北京的依赖性就很强,文化相通、相近,地脉、人脉紧密,像乌兰察布等地区,可以紧密性地纳入范围。加强合作,加强市场共建,加强行政联盟构建。

    五、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尽快制定防范措施。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首先要防范产业一哄而上的趋同化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今后可能出现产业大调整,带来资源的大浪费,市场的大起大落。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对产业规模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控。

    此外,要防范新的圈地运动,解决的办法是,对房地产业的地根和银根严加控制,严格控制房地产业的过度发展。对产业用地要实事求是加以保障,以项目供地,无项目不供地,停产项目收回用地办法加以调控,只要把这两项控制住了,就从源头上把住了关口,把京津冀一体化风险降到了最低限度。
联系电话:010-63317296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0604858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6号
copyright©2005-2008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