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召开的造船用钢供需交流会上了解到,;今年初以来,我国船舶工业逐步走出困境、出现复苏的迹象,特别是船东为优化船型加大拆旧造新力度,新承接和手持船舶订单在2013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长,船舶出口企稳回升,各项经济指标止跌企稳,实现同比增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结合当前钢铁行业现状和用户需求指出,下半年的钢材需求可能比上半年有所增加,但由于钢铁行业仍面临着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等问题,钢铁企业一定要加强自律,控制产能的释放。
造船行业逐渐复苏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1月~5月份,我国54家被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经济指标回升明显,除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3.2%外,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都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承接新船订单338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5%。5月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1471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6.3%。按目前的手持订单测算,2014年我国造船用钢需求量为1300万吨,其中造船板需求量为1000万吨左右。
与会的17家造船企业普遍反映目前接单充足、订单饱满,其中优势企业手持订单可以满足今后3年的工作量。目前,国内船板供应基本能够满足造船企业的需求,不过仍有部分产品需要进口,如齿条板、半月板、超薄板、超厚板、EQ70板等。在这些产品中,虽然国内钢厂具备部分钢材的生产能力,但由于产品稳定性有所欠缺,造船企业在采购时仍应有所顾虑。
认清形势,加快转变
朱继民指出,下半年经济可能好于上半年,钢材需求将有一定的提升,但产能过剩仍是当前钢铁市场最大的矛盾。因此,钢铁企业一定要加强自律,控制产能的释放,否则,即使需求有所回升,也将极大制约钢价回升。他呼吁钢铁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积聚力量、加快转变。
一是认清形势。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或中低速转变的换挡期,中国钢材消费已进入平台期,并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矛盾,随着钢铁金融衍生品的快速发展,未来钢铁企业将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钢铁企业一定要认清行业发展的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二是积聚力量。目前,钢铁行业尚未走出困境,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要加强重大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增强在政府中的话语权,推动政府制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研究有利于行业公平竞争的政策,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呼吁国内矿山税费改革,加大对矿山的支持力度;研究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经验,提高国内钢铁企业竞争力。朱继民同时表示,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化解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促进现货平台的建设,引导钢材电子商务的发展,合理运用钢铁金融衍生品工具。
三是加快转变。在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钢铁企业自身要加快改变,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转变经营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实施差异化和品牌战略。只有加快转变,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洗礼中得以生存,否则,将被市场所淘汰。
按时交货、质量稳定有待加强
在服务方面,船企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比如,有的钢铁企业不能保证按时交货,这就会导致因为几块板不能按时到货影响了整条船的生产进度。有时还存在船板标识不清、质量异议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同时,多家船企表示,由于船市情况不好,船东对船板表面质量要求更加挑剔,希望钢铁企业更加注重钢板的表面质量。
由于船舶生产周期长,船企希望船板价格稳定,而不是越低越好。一些船厂对目前船板价格的恶性竞争表示担忧,担心价格过低会导致船板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船企还希望钢厂能实现整船订货、分段交货,以提高船厂的采购和生产效率。
对于以上需求,钢铁企业也作出了积极反馈。比如希望与船厂加强合作,特别是与船舶设计单位加强沟通,及时了解船舶发展动态,提前参与船舶的设计,为船厂提供整套船用钢材解决方案,等等。针对船企重点关注的整船交货问题,钢厂认为双方可以加强合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建设配送中心等方式,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已有这些合作模式。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对钢材需求的新变化:海洋工程装备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按吨位计算,已从2012年的28%提高到2013年的45.2%;按接单金额计算,已从2010年的不足10%持续上升至2013年的25.8%。随着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船舶行业对高品质特殊钢的需求增加,其中包括F级高强度、满足Z向性能要求的船板,厚度6mm~10mm、宽3000mm以上的宽薄规格船板和厚度65mm~90mm的特厚船板,LNG船储罐用殷瓦钢,自升式平台桩腿结构用690MPa级高强度钢,双相不锈钢板;高耐蚀、低成本岛礁平台用钢,3000米以上深海钻采、输送用钢,齿条钢等超高强度海洋工程用钢等。同时,海洋工程用钢标准也将不断提高,规范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