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因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率先征税,中美之间“贸易战”转为真刀实枪。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威胁如果中国政府“以牙还牙”,对等报复,美国还将对另外1000亿美元,甚至更多的中国输美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而中国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强力反制。如此一来,美中两国“贸易战”升级为重炮互轰的风险大为上升。
美中两国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和进出口贸易强国,两国加在一起,占据世界经济(GDP)总量的40%和贸易总量的30%以上。两国全面开打“贸易战”,无疑会对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冲击。搞得不好,在其连锁反应与拖累之下,包括美国经济在内世界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当然也会因为外需环境的恶化,致使中国出口形势更为严峻,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正是因为如此,恐慌情绪引发了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价格大跌,世界各地的港口和航空货运站的出货都在放缓,而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在今年1月到5月间上升了64%。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双输”局面,因此要尽可能地予以避免。
另一方面,仅仅对中国经济而言,美中“贸易战”也并不都是负面影响。如果应对得当,挑战就有可能转化为机遇,形成三大“倒逼机制”,促进中国经济更为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一是倒逼中国扩大内需。目前出口需求形势恶化,势必要求决策部门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以此保障总量需求的稳定增长。如何迅速有效地扩大国内需求?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增强短板基础设施投资,如环境保护、地下管廊、水利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保障住房、医疗养老等。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有数十、上百万亿元的巨大投资空间。如此巨大的国内投资拉动,足以对冲外部需求减量,致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强劲动力不减。这也是目前及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韧劲所在。
二是倒逼中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出口比重过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所占比重较低,是中国经济失衡的一个主要表现。这段时间以来,国家决策部门不断出台措施,提高职工(含退休职工)工资、增加农业补贴、降低所得税率等。最近有关部门更是快速出台所得税修改方案,提高个税起征点,并且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所有这些,都会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夯实居民消费增长基础。近些年来,通过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调整经济结构,中国经济引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统计局最近测算,2008年到2017年,内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年贡献率达到105.7%,今年1季度内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9.1%。国内需求中,今年1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8%,高出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46.5个百分点,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中国经济结构与增长引擎的结构变化,予以了决策部门很大信心,势必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可以预言,“贸易战”将会加快中国降税减负与增加工资收入进程,显著增加国内终端商品消费比重。受其推动,中国将在保持“世界工厂”的同时,逐步超越美国,升级成为全球最大的终端商品销售市场与服务销售市场。
三是倒逼中国进行大规模核心技术开发研究与生产。先前有观点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可以按照最低成本模式参与全球分工协作,以获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必面面俱到,什么都生产。这个观点当然不错,但只适用于一般性商品产业。今天特朗普的“断供贸易战”给我们敲响警钟。对于生死攸关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及产品生产,还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特朗普的“贸易战”,一定会刺激中国有关部门与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高新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投资。这也会显著增强国内需求,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新动力。
由此看来,中美“贸易战”对于中国经济而言,确实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也因为如此,一方面对于中国经济要充满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有充分的风险应对措施,但也不可惊慌失措,乃至失去了机遇。
来源:兰格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