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对于物流企业发展的财务效应
(一)可优化信息不对称问题。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由于授信主体与受信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将产生信用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受信主体的道德风险行为。在以银行为授信主体、中小企业为受信人的信贷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致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几率偏高。
供应链金融将物流企业引入信贷结构中,变传统的银行一融资企业的两方模式为银行~物流企业一融资企业的三方模式(见图3)。物流企业非常了解受信企业的物流状况以及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尤其是对于物流外包的受信企业而言,物流企业更是深人参与其购销活动,这有助于有效监管质押动产,减少贷款风险,优化授信与受信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推进信贷交易的达成。
(二)可节约交易成本。
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原因之一是信贷成本往往高于利差收益,其中最重要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由于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其专业技术、便捷的实地监管和对物流活动的控制可以极大地削弱信息不对称性。并有效降低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从而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一成本比明显改善。
(三)可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效益的高低由现金循环周期这项关键指标来决定,而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这3个变量又决定现金循环周期的长短,周期越长,资金占用就越多。
所以,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与营运资金需求量呈同向变化,应付账款周转期与营运资金需求量呈反向变化(公式如下):现金循环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一应付账款周转期=生产经营周期一应付账款平均付款期而供应链金融所面对的企业应收应付和预付账户等系列解决方案,正是对应于影响现金循环周期的3个主要变量。
(四)可产生流动资金杠杆效应。
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同阶段,包括材料采购、材料库存、产品生产、产成品存货、等待销售货款回收等,都可以从银行获得资金并投入到新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形成的新资产又可以再一次从银行获得资金。最终,企业未来可以得到的流动资金应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一个几何倍数(见图4)。
由于流动资金的杠杆效应。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也会以几何倍数放大,同时核心企业的最终产量也以几何倍数放大,而分销商借助供应链金融取得超额流动资金,又可以消化以几何倍数增大的产能,最终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