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规模,由于欧洲复杂的财政货币状况,这个OMT(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也是空前复杂的。
首先是时间和规模:购买时间将从2015年3月开始,每月购买600亿欧元,持续到2016年9月。若欧元区通胀回升到接近2%则将停止购债。欧洲央行同时强调,如果有需要将会持续购债,直到通胀改善。这意味着欧洲央行购债总规模可能超过1.14万亿欧元。
在购债组成上,欧洲及各国央行将会购买成员国、机构、欧洲机构在二级市场发行的投资级债券。欧洲央行购买的债券必须由欧元区实体发行。在风险承担上,欧洲及各国央行风险共担的债券有20%。其中,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份额为8%,另外12%份额是欧洲机构债,将由欧元区各国央行购买。其余欧元区各国央行购买的80%资产(按出资比例分配)不会参与风险分担,由各国央行自担。
这个实施方案的核心是OMT购债如何分配、责任如何承担。此次采取了妥协的办法,即80%是风险自担,即由各国央行按照欧洲央行的出资比例分配份额各自购买、各自负担。只有20%为风险共担,其中12%由各国央行按照在欧洲央行出资比例的份额,各自购买欧洲机构债(实操中更可能是本国商业银行债券)。唯一能完全释放出来的OMT只有欧洲央行的8%,即每月48亿欧元。
简言之,虽然欧洲央行号称每月600亿欧元规模,但我们认为在早期实际能够释放出来大约2/3。因为德国(23.6%)、荷兰(5.26%)、比利时(3.25%)央行一共拥有大约32.11%的份额,但它们却没有购债的需求。然后,我们将看到葡萄牙(2.58%)、西班牙(11.62%)和意大利(16.18%)等国在用光了它们各自的份额后,其央行行长乃至它们的国家元首将频繁地前往德国等核心国,去游说其高抬贵手购买本国债券,而德国等则会提出交换条件——对它们国家的财政有更多约束管理权,乃至进一步将该国财政权与德国等国统一起来。
这或许是一贯反对OMT的德国央行最终同意OMT的原因。过去边缘国虽然陷入了危机,但它们一起反对财政一体化。但按照这个OMT的方案,德国等将找到把反对者各个击破的方法。
如此一来,德国就会变成“中国姜太公”——愿者上钩,而且上钩的是“欧猪”国家(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的元首和议长。因为德国央行每月手握141.9亿欧元的购债额度。要德国救助是可以的,但求助者必须让渡财政权力。更让求助者紧张的是,因为不止有一个求助者,而德国央行手中的额度有限,所以求助者们必须竞争,以更快拿到购买其债券的钱。
一旦有边缘国家愿意让渡中央级别的财政权力,那么,德国除了用自己的额度购买其国债和机构债外,还可以积极支持其产业发展,优先采购其商品,使其成为获得实际利益乃至经济繁荣的示范,这会对其他国家在推进财政一体化方向上形成更大的促进作用。即可以形成欧元区财政一体化的真正突破,这相对于欧洲经济走出衰退,意义大得多。
不过,25日,在希腊选举中,激进的左翼联盟领导人齐普拉斯胜出。左翼联盟主张推翻希腊此前的偿债及国际援助贷款协议,减去希腊的大部分外债,反对实行财政紧缩。虽然齐普拉斯也希望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但欧盟很难接受他的讨价还价。
其实,希腊真的退出欧盟,对于欧洲一体化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欧洲一体化也需要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