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大的价值就是引导、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变革,实现智能制造。”日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郝玉成在2018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表示。
在AI(人工智能)领域,现在要重视技术的原创性和安全性。“在学术界和工业界,AI技术有3种,一种是原创的、颠覆式的技术;一种是微创新的技术;还有一种是在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后,照搬到另外一个领域来的技术。”奇虎360公司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表示,“如果AI领域的公司能够专注于打造原创技术,而且把这些原创技术应用在产品中,那么,这些公司就有可能成为卓越的公司。在这一领域,我国卓越的公司还比较少,但有些公司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去组建技术研发部门,将眼光放在3年~5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上去投入。”
另外,AI软件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时候,意味着二者间的连接变得不可或缺。而连接之后,黑客就有机会通过软件渗透到智能硬件里。颜水成表示,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会发展出一些自我纠偏、纠正的能力,对增强软件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杨帆表示,互联网对信息的利用具备两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即“一大一小”。“大”是指互联网能够把海量信息放在一起进行利用,信息量更大;“小”是指在为个人提供定制化服务方面,互联网具备了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能力,也就是精准定制。
互联网对于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与将它用来为个人提供定制化服务间存在着很深的联系。这个联系就在于互联网能够通过机器将大量的数据收集起来并从中挖掘针对不同需求的有价值的部分。
“长期来讲,人工智能是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的工具。”杨帆说,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信息做支撑,包括完善的体系化支撑等。我国在这方面具备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条件,有海量的人口和由此带来的海量数据,海量数据让我们拥有发展人工智能的庞大基数。更加难能宝贵的一点是行业、企业甚至包括AI领域的从业者,都展现出对于AI等新技术很高的接纳度,特别是对当前AI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包容程度要远远高过其他国家。“我认为,这种包容和接纳会帮助我们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上获得更大的优势。”杨帆表示。
对于大家关注的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的岗位问题,郝玉成表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机器人对传统的重复性的岗位取代得较多。一方面原来的工人都在逐渐向高端操作的岗位升级,这是企业内生的一种动力;另一方面技术在引导企业往前走,新的岗位会随之产生出来。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表示:“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条件和思维去思考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的影响,因为那时候我们很多规则和思维方式就不适用了,所以不用去担心,到了一定阶段人是可以做到自适应的。”
郝玉成指出,制造业至少要在4个方面实现智能化的突破,一是传感智能;二是计算智能;三是操作智能;四是系统性的智能,包括集成化的智能、感知智能等方面。所以,打造一个智能机器人,不是简单依靠一个计算智能就能完成的。产业界一定要在技术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把技术放到装备中去,以实现智能机器人所有智能化的要求。
“此外,还要通过不断创新去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步伐。”郝玉成指出,创新一是体现在融合上,人工智能方面的众多新技术进入到一个产业里要进行融合发展,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终都要与制造实现融合发展。二是体现在形成系统性的技术上,仅有机器人是不够的,它要有应用场景、对象。例如,在家庭、工厂、车间等不同的场景中,智能化的技术要有针对性,并与之结合起来,才有价值。三是体现在构建“平台化+生态化”的技术上。只有拥有这些技术才能进一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的智能化链条。
“一家企业要想研发出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其研发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慢慢积累。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中国的人工智能原创研究成果,特别是企业的研究成果能追赶上谷歌、微软等企业。对我们来说,这还需要一些时间。”颜水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