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借鉴欧美模式推进中国钢贸事业发展

2017年8月16日 14:32:38来源:作者:周伟栋

近年来,随着发达经济体经济运行分化加剧,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得益于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工业主要原燃料价格大幅下滑,全球钢铁市场总体显著好转。过去十年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中国粗钢产量持续爆发式增长,占到世界钢产量的近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钢铁大国;钢材流通是一个跨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的具有时空转移的流通过程,影响钢铁流通效率的因素既与流通体制、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流通自身发展特点决定,更与钢铁产业布局、集中度、关联产业等行业发展环境密切有关。欧美钢铁流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在钢铁产业链条中处于从属和次要地位,这种流通体制与国内钢铁流通有很大的相似性。借鉴欧美钢材流通模式,分析国内钢铁流通存在的问题,对创新国内钢材流通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当前国内钢铁流通体系的现状

(一)、上游的钢材制造业产能过剩,使得钢材流通业呈微利状况。在下游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依然存在。随着下游需求增速下滑以及经济增速减缓,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低速增长格局,钢贸行业也跟着呈现微利状况。从行业利润分布来看,利润逐步向上游的采选和制造转移,而流通的利润占比越来越低,钢铁产量高速增长带动铁矿石需求增速强劲,全球铁矿石巨头在价格谈判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产业链利润向上游集中。钢铁流通行业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都将维持微利。国际钢铁协会曾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人均GDP至少达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钢材消费的饱和点。中国目前人均GDP仍处在低位,距离增长拐点阶段仍有一定距离,人均GDP增长对粗钢产量仍然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我国钢铁工业将步入低速增长阶段,同样,钢材流通也将维持微利状况。

(二)、钢铁流通规模增速趋于平缓。我国钢铁流通规模自“十五”时期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是在“十二五”期间增速将趋于平缓。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市化进程的平稳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的电力电信、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已过了高速增长期;

第二,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的大规模基础建设项目陆续完成,基础建设将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第三,中央提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模式,高产能、高成本、低利润和单纯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将受到抑制;

第四,国家公布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盲目扩大钢铁投资、增加粗钢产量的发展模式即将终结;第五,钢铁制造业面临铁矿石和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水电油气及运输成本上升、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等多重压力,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低成本优势逐渐削弱,规模扩张空间有限。

(三)、生产与流通产业相互延伸。近年来,制造业和流通业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界限越来越模糊。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向流通领域延伸,提高直销比例,分享流通利润;流通企业通过向上游延伸,以稳定和保障资源供应,增强渠道控制力和市场话语权。很多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认识到,只考虑单方面利益是行不通的,应该从博弈走向联合,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提高双方的市场竞争力、风险抵抗力和企业盈利水平。在这方面,一些中小钢厂已经先行一步,主动与大型流通企业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种工贸合作的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今后将被更多的企业所复制。

(四)、钢铁流通管理水平不高。钢铁流通是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的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具体表现为:没有行业准入门槛、企业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时有发生、利益关系失衡等。尽管商务部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项目计划中列入了三个有关钢铁流通的行业标准,但目前我国钢铁流通领域的诚信体系以及有关行业组织还在积极研究建立之中。

二、当前国内钢铁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水平偏低存在缺陷。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中国的钢铁企业,在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钢铁物流缺少全国市场的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把物流变成干线运输、加工配送两个层次的格局,把物流配送网络理顺,找到合适的结点。在整个钢铁流通行业中,制造厂商缺少物流外包理念,缺少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商,致使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很难形成,缺少专业服务商这个问题还需逐步解决。

(二)、物流成本偏高,缺乏整体规划。虽然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在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主要表现在运输成本的同比增长。保管成本的同比增长。管理成本的同比增长。同时,我国钢铁行业的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各环节没有理顺,布局不合理,物流成本很高而方式单一,物流市场无序竞争,导致整体效益不佳。

(三)、专业化程度较低,业态发展不平衡。目前钢铁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使得钢铁企业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运输、仓储水平落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无法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同时,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培育也比较困难。物流人才是钢铁行业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物流企业成长的保障。但中国无论是钢铁企业或钢材流通领域的物流管理或者是人才培养,都还相当滞后。

(四)、信息化程度低,现代营销和经营水平不高。目前,许多钢铁企业还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较低层次的运作阶段。绝大数钢铁企业是靠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这显然无法实现钢材的现代物流;同时也与现代物流系统所要求的--物流信息在相关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换,在相关交易者之间进行网络连接还不衔接。

三、形成问题的原因

(一)运行机制落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由于我国钢铁以生产企业占主导地位,流通企业规模小,经营实力薄弱,加上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钢铁流通主要采取买断式经销制。但与欧美不同的是,经销商必须在与钢铁企业签订合同时交清全部预收货款。这种代理模式导致钢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关系极不稳定,很难形成战略联盟的利益共同体。当钢材涨价时,有些钢铁生产企业将应发货资源高价转卖,延迟发货或取消合同;跌价时却提前发货,转嫁经营风险。流通企业面对强大的生产企业,忽视了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普遍缺乏稳定的客户群体,当市场行情好时,采取“低价买人、高价卖出”赚取流通差价;当市场行情不好时,则面临库存挤压、融资困难等问题,抵御风险能力弱,行业发展很不稳定。

(二)经营模式趋同,降低企业增值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钢铁流通业以传统贸易模式为主,重视抓资源,轻视市场销售网络和客户服务能力的建设,钢材流通企业主要从事来料加工、转存运输等简单业务,对物流配送、库存管理、金融服务等流通增值服务提升不够,经营模式单一,技术含量低,进入壁垒小,行业同质竞争严重,经营效率低下。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钢材综合深加工比大多在 50%以上 ,其中线材达 60%,棒材 4O%,管材 30%,板材 70%左右 ;国内一般钢材深加工仅为 10%~15%左右,经营规模前三名的钢材流通企业销售利润率仅在 l%左右。

(三)流通集中度低,影响市场的辐射能力。我国钢铁流通企业小而分散,流通集中度低。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各类钢材贸易商约有25万家,钢材市场 8万多个,仅有少数几家年销售能力在1000万吨,年销售量 500万吨的只有几家,绝大多数企业销售量在 10万吨以下。钢材流通企业规模偏小,不足以形成强大的规模效益,辐射能力弱,不能适应钢铁行业“大生产 、大流通”的发展需要。

(四)物流技术滞后,流通效率低。目前,我国钢铁物流园区、钢材专业市场等物流载体普遍规模偏小,加之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低、信息技术落后,各物流节点之间难以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导致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比如,有些钢铁物流园区、钢材市场还没有建立以互联网、电子商务、网上银行、身份认证等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平台,有的根本没有建立为钢厂、钢铁消费者、结算和信贷银行提供的专业、安全、高效的钢铁现货交易平台系统,包括网上信息发布系统、交易基本业务系统、质押授信监管业务系统等。据统计,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 23倍。

四、欧美钢铁流通体系的主要特点

欧美钢铁流通以直供为主,约占市场总量 80%。钢铁流通企业主要面向剩下的一批中小规模的零散钢厂,在钢铁产业链条中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但在商流和物流上具备很强的集散能力。主要特点:

(一)、经营理念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欧美钢铁流通企业非常注重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客我双赢。据北美金属服务中心协会统计,其会员企业所属的 1250余个钢材服务中心不仅拥有品种齐全的钢铁资源,且加工能力强、信誉良好、交货时间有保证,每年为 30万钢材用户提供钢材加工、配送等多种服务并设有中心仓库和加工中心,能及时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美国著名钢铁流通企业瑞尔森,以实现客户价值为导向,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增值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

(二)、组织形式以规模化为目的。欧美钢铁流通企业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话语权,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网络经营优势,流通组织形式呈现大型化、网络化、连锁化趋势。如美国最大的钢材流通企业瑞尔森,目前在美国境内拥有53个钢材服务中心,金属美国控股公司拥34个钢材服务中心 ,奥尼尔钢铁公司拥有34个钢材服务中心,塞缪尔森有限公司拥有31个钢材服务中心 ,美联基斯公司拥有24个钢材服务中心,麦钢美国服务中心拥有 26个钢材服务中心,阿尔罗钢铁公司拥有24个钢材服务中心。

(三)、经营模式以专业为特色。欧美大多数钢铁流通企业只专注于一些特定的钢铁品种和加工服务,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流通服务,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如钢管公司以经营石油套管为主业,服务能力在美国领先。全国特种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经营特钢为主业。金属供应有限公司以石化行业为特定服务对象,并拥有自己的卫星定位(GPS)车队。高强度板材及型材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强度、耐磨损的钢材零件。一些综合型的大型钢铁流通企业如瑞尔森公司,普遍采用“服务外包”把钢材等原材料采购、剪切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务委托给第三方,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科学规划仓储选址、优化物流路径、强化库存管理,在全行业形成点、网状的密集群体优势,实现规模经济,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四)、运行机制以合作化为目标。欧美流通企业比较注重长远合作,厂商之间不存在资本。绑定等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关系,经营方式也比较灵活。从销售方式看,普遍实行买断式经销制,即经销商从钢铁企业手中买断钢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定价模式看,实行灵活变通的价格政策,一般是在出厂价格基础上依据订货数量的多少给予批量优惠,依据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的差异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并定期公布钢材价格和不同订货批量及不同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交易条件下的价格折扣率,经销企业无须向钢铁企业交纳保证金。从盈利模式看,流通企业主要通过加工、仓储、配送等增值服务获得,很少企业仅通过购买差价赚取利润。

五、 欧美钢铁流通模式的启发

(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为钢铁直供提供了基本保障。欧美国家一般没有法律和法规限制钢铁流通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和资质,钢铁流通行业属于完全竞争行业。欧美企业非常注重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企业之间信誉关系好,合作稳定。在欧美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直供模式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流通成本低、效率高,是钢铁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可靠选择。

(二)、高度集中的上下游产业链为钢铁直供提供了有效途径。欧美钢铁流通模式中,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较高,在钢铁流通中占绝对地位。美国最大的四家钢铁公司产量合计占美国总产量的5290%。钢铁产品的下游用户主要集中在汽车、造船、机械、建筑等行业,这些下游用户集中度也非常高,议价能力强。欧美钢铁企业面对如此强大的客户群体,只能通过直销的方式与这些大企业建立购销关系,这不仅有利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为用户服务的质量,还有助于双方建立良好的产业协调关系。

(三)、高度发达的物流体系为钢铁直供提供了有力支撑。欧盟成员国之间建立了发达的铁路网络以及铁路信息基础设施,在原材料进口方面具备如德国的汉堡、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等发展非常成熟的港口,这些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在钢铁物流的运输中发挥着强大的货物集散、物流分拨功能。欧美钢铁运输主要是依托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如美国的 Transtar公司、欧洲的 Stinnes公司,这些钢铁物流运输公司大都实现了装货、货品分派、运送日程管理、承运人管理、承运人支付的业务智能化,且互联网应用技术、GPS跟踪系统也被广泛使用,信息传递实时有效。

(四)、市场临近型为主的产业布局为钢铁直供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南部地区是美国钢铁生产重镇,主要生产短流程电炉钢,钢产量约占美国钢总产量的 38%,这些钢厂以其 占地小、能源消耗少为特点,一般选择在临近水源和废钢地,且临近钢材消费地;五大湖地区是第二大产钢地区,所占比重为33%,主要为联合钢铁厂,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和煤炭资源供应,也是机器制造、汽车和金属加工等下游用钢行业的集中地,并且水路运输非常便利,运费成本低。美国钢铁产业这种以市场临近型为主的布局为钢铁上下游行业之间形成产业链集群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为钢铁流通直供模式提供了重要保障。

六、借鉴与改进对策

现代物流是未来钢铁流通核心。现代流通主要包含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现代科技的发展,钢铁流通业要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必须发展现代物流。因此“十二五”期间,钢铁流通企业将更加关注现代物流。积极采用现代流通方式,应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在对美国物流成本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一)、经营方式的改进与升级

 一是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推动企业进行战略重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业主规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大型钢铁流通企业。扶持和培育一批专业化分工明确、个性化服务突出的重点流通企业,完善流通集散功能,重点提高其仓储、运输、加工、配送、融资、展销、信息等配套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是转变经营理念,借鉴欧美经验,引导流通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将业务做精、服务做深,逐步形成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专业化服务为特色,以规模化、连锁化为目的,以厂商合作共赢为目标的业务发展模式,促进向现代流通服务业转变。加强钢铁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训管理体制,建立专业人才资质认证制度,引进和适用科研型、技能型人才

三是推广佣金代理制,促进厂商合作建立健全代理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尽快完善钢铁流通标准化体系,不断规范工商关系的政策机制。尽快建立全国权威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机制,建立健全钢铁流通统计体系,加强市场预测预警分析和信息发布,促进供需对接。

(二)、物流仓储的改进与升级

我国的库存费用偏高,是降低流通成本的主要途径。在美国,大部分企业都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标准化作业、厂家到客户的直接付运方式、重新规划仓库与选择运输路线、使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等措施来减少库存费用。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如: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对现有仓库设施进行有效整合与改造,减少闲置仓库,使之充分利用;对仓库物品分级管理,即按物品的品种、性质、价值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实行有重点的管理;合理控制库存水平,选择恰当的库存订货模型,协调库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库存费用等。 
   
(三)、信息技术改进与升级。现代技术是提高物流绩效、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美国先进通信技术的应用使之改变了传统物流的运作模式,缩短了企业之间的距离。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能够把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联结,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更大范围内节约成本。对我国而言,应做好实施物流新技术的准备,提高供应链信息化工程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加快网络平台的建设,培养高质量的物流人才。发展现代物流技术,提升服务空间在全国范围内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区域性钢材物流基地,同时加强钢铁物流园区、专业市场等物流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改造,推动形成分布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全国性钢材物流网络,提升流通集聚功能。积极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不断提升流通企业库存管理、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现代流通业服务功能,促进形成钢铁供应链的闭环连接,提升流通增值服务能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四)、产业分离的改进与升级。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对于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十分明显。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决定了它们在建立企业物流服务链条和网络时的不尽完善,如果也在内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物流管理,不仅削弱了企业对核心生产能力的关注,而且宏观上也不能发挥社会化物流的规模经济优势。所以,剥离企业中的物流功能,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五)、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 现货批发市场是现阶段我国钢铁流通的重要载体。批发市场有现场、现货、集群的独特优势,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是场地的压力,一些老的钢材批发市场大多建在城市近郊甚至市区,场地狭小,交通不便,影响环境,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很多市场必须搬迁;二是无形市场的压力,电子商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长处,正是现货市场的短处;三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主要有来自相同类型批发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生产企业扩大自销的压力。因此,改造提升将是今后钢材批发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联系电话:010-63317296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0604858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6号
copyright©2005-2008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