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融通钢铁产业链 重构渠道度严冬

2015年12月14日 13:47:29来源:作者: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青春


    2015
年,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更加恶化,正在从寒冬走向严冬。而处在钢铁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也到了十分困窘的境地。在此生死攸关之际,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去产能化,也要加强钢铁流通渠道建设,重新构建符合当今市场实际需要的流通渠道,这就要求钢铁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要抱团取暖,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担共赢。推进企业转型,促进产业升级,融通产业链条,已经成为处于困境中的钢铁行业企业家最为关注的话题。

一、钢铁行业走出困境需要过三关

谈到钢铁产业链,最为重要的两个主题就是钢厂和流通企业。目前,钢厂和流通企业的生存状态都不容乐观,钢铁行业要走出困境,必须要过三关。

第一道关是产能过剩关。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大幅下降,一直保持负增长,1-9月份同比下降5.82%虽然粗钢产量有所下降,但是不足以抵消需求侧的下降。9月份我国表观钢铁需求同比下滑8.65%。中国钢铁消费显然已经见顶,需求和产量正在下滑,预计未来我国钢铁表观消费量将在5-6亿吨之间徘徊。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1亿吨,同比下降2.14%,全国粗钢产量下降在我国钢铁发展史上是罕见的,也预示着削减产能过剩是行业必须通过自身调整要过去的第一道关。关于这一点,行业内已经有很多的论述,归其一点,就是要将真正落后的产能淘汰出局,没有这个基础,冬天不会过去。

第二道关是行业风险关。钢铁行业目前已经陷入全面亏损,特别是主业亏损巨大,已经沦为工业行业最后一位。与全面亏损相伴的还有行业整体风险的加剧。从银行信贷对钢铁行业的整体收紧,到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应收、预付逾期的加大,再加上用钢终端行业等需求侧均面临经营困难,行业从业者风险已经绷得很紧,甚至是不能再紧。就钢铁流通环节而言,行业风险的加大,致使近年来钢贸商不断退出或倒闭。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了解,2014年,有近7成的钢贸企业卖一吨钢材的利润低于10元,2015年一吨钢材利润才3-5元,有的甚至无利润可言。与此同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缓解,银行贷款缩减了近七成,大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全国15万家钢贸商,目前平均已有50%左右退出市场,上海地区近70%。在留下来的50%钢贸商中,留守观望且不能正常开展业务的空壳公司占据20%左右,真正能够保持2010年之前经营水平者,只有30%左右。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真正意义上的钢贸商数量从原来的15万家,下降到目前的5万家左右,有的还正在退出市场。

第三道关是模式转型关。无论从钢铁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针对当前的恶劣经营形势,近年来都在提转型,但非常可惜的是真正实现成功转型的案例还不多,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转型思路非常一致。钢铁生产企业很多提出是向服务商转型,流通企业很多提出是向供应链服务转型,上控资源、下建物流、中建网络,没有寻找到真正的蓝海。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又有很多企业纷纷开始建设电商平台,把电商当作转型的撒手锏,300余家电商网站已开始逐步消亡。在行业整体下行、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将更加困难。

这三关是摆在我们每个行业从业者的三座大山,都是一座座珠穆朗玛峰,光凭借一己一力,很难去削平,很难找到出路。钢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这两大市场主体,是钢铁产业链条上不可分割、互利共赢的两个亲兄弟。我们必须理清思路,重新审视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构建厂商风险共担机制,抱团取暖,共度难关,才能够打通、融通整个钢铁产业链,才能重构新的市场秩序,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

二、“钢铁产业链融通”的时与势

众所周知,由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原因,我国钢铁产业链被分割成生产和流通两大环节,加上终端用户,就变成了三大环节。这种人为的“切香肠”式的做法,对钢铁产品流通和钢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也是不科学的。

首先,我们再分析分析钢铁产业链条分割的弊端在哪里?

一是利益博弈,鹬蚌相争。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各自为战,长期陷于利益之争,无法合作共赢,更谈不上风险共担,成为一个战壕里大打出手的战友。行情好的时候,这种内耗还不至于影响双方的生存,大家无非是厚此薄彼。在市场遭遇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行业整体利润象刀片一样薄,大家不仅没有内耗的本钱,而且会加速自己被市场淘汰的步伐。

二是信息不畅,脱节时代。当前,社会整体由IT时代向DT时代过渡,这是马云提出的观点。IT时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为主,而DT(Data technology)时代,是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即便在消费品领域DT应用风生水起,但在钢铁行业却缓慢不前,不仅是基础的信息没有统一,市场与客户的信息也十分割裂。生产企业无法通过流通企业及时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市场冷暖和需求不能第一时间传导给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不能第一时间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安排和调整生产,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从而造成价格、需求与市场实际脱节,与时代相脱节。

三是效率不高,无视成本。钢铁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本来应该是一条畅通的河道,结果被拦上几条“大坝”之后,造成产品流通不畅,不是积压在生产企业,就是在流通环节,同时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费用,提高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本就微薄的利润。在座的不少是钢贸商,尽管很多是轻资产,但我想大部分的关注点在资金成本控制上,对相关的服务成本控制重视程度并不高,钢铁行业的物流、仓储和配送还均处于原生态,甚至是几十年也没有变化。新技术局限在钢铁生产企业内部,钢铁行业的先进集中在制造环节,供应链整体链条上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匮乏,成本的控制与效率提升无从谈起。

四是两头挤压,渠道扭曲。长期以来,钢铁流通作为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流通企业倍受上挤下压:上受生产企业制约,不仅要为生产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蓄水池功能,还要承担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也受下游终端的挤压,垫付资金、承担利息甚至价格风险,造成中间环节生存维艰。一些流通企业不能通过产品正常流通环节获取正当的收益,就开始变着法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维持生存,这就无形中扭曲了正常的流通渠道,不利于行业的正常发展。

第二点,生产企业与钢铁流通企业的互补在哪里?

目前,钢铁生产企业出现了向流通渠道延伸的趋势,目的是深耕渠道、贴近客户,这无可厚非,便对钢铁这个基础性行业来说,社会化分工不可或缺,特别是对比国外钢铁流通行业的两大模式,欧美钢材服务中心和日本综合商社,都是在社会化分工下的典型结合。

总体看,生产企业具有规模、产品资源、资金、品牌以及主流渠道优势,对大型终端的控制力强,这些优势是流通企业不可替代的。而流通企业更多的优势集中在区域市场的熟悉与掌控,综合服务功能与多品牌经验,具有贴近客户的精细化服务能力,对中小终端、小微终端敏感性高。相反,如果生产企业去拥有这些优势,不仅是需要支撑较高的成本,而且需要很强的控制力。

由此可以看出,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各具优势,能够优势互补,共生共荣,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快结构调整和创新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延伸钢铁产业链深度合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良性竞争与合作格局,应该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时”所需,也是企业生存的“势”所需。

近几年,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走访了大量的钢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我们欣喜地看到厂商都在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到一起,开展合作共赢,深度融合。生产企业提出要做“生产型服务商”,不仅服务终端,还服务流通企业,而流通企业也提出了“流通服务商”的概念,上服务生产企业,下服务终端。“服务商”的概念既突出了“服务”,又使厂商之间找到了合作的切入点,这对于钢铁产业链上两大市场主体“握手言和、共谋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三、对钢铁产业链融通的思考与建议

首先,关于钢铁产业链融通的概念。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在经过几年深入了解和研究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的趋势与需求后,于2014年提出了“钢铁产业链融通”这个新概念,目的是切实、有效地指导、引领和服务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钢铁产业链融通”较之“钢铁产业链合作”更进一步,更深一步。“钢铁产业链合作”是各个参与主体就某个合作点或合作项目进行的一种互利共赢的参与方式,是在这个具体的“点”或“项目”上进行交叉或共建,大家只对这个点或项目负责,不涉及参与主体本身。而“钢铁产业链融通”则是参与主体之间建立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不分”的命运共同体,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是参与主体之间资源、思想和理念的高度统一和融合,它的功能是融合贯通整个钢铁产业链,建立钢铁产业链条新的生态圈,使之更加有利于资源共享,产业升级。

“钢铁产业链融通”不仅是厂商合作、优势互补这一简单、单一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对产业链条上各种资源的整合、重组与升级,是股权、资金、技术、人才、观点、思路、理念、智慧、经验、渠道、服务等的有效整合和有机统一,是疏通产业链条和流通渠道、降低人耗、物耗、能耗和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的有效手段。

“钢铁产业链融通”的参与主体是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共生共存的企业和为产业链提供各种服务的机构。比如:钢铁原燃料供应商、各类设备制造商、钢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加工配送企业、物流企业、各类终端用户企业、钢铁电商企业、期货公司、信息服务机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保险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商会等等。

第二,如何实现“钢铁产业链融通”

如何调动、融合这么多企业、机构和资源?协会认为,当下的“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思维非常合适,既有要线上的钢铁电商这种平台来融通,也需要有线下的产业组织来形成。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跨区域、跨行业、跨界的功能,把整个钢铁产业链放到互联网上进行整合与升级,+互联网,就是利用钢铁流通企业现有的组织、资产,利用互联网技术去改造升级,提升新技术应用领域,目的是提高效率,用强大的线下功能,来有力推动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国内与国外、上中下游的有效衔接与高度融合,最终实现“互联网+”钢铁产业链的融通。

钢铁产业链融通,各个参与主体之间不是“谁吃掉谁”、“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共生共赢的关系。每一个参与主体,都将会利用自己的最大优势,在产业链条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成为链条上的有效节点和有机组成部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共建新的信用机制和合作机制,获取各自的生存机会和空间,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圈。当然,这首先需要每个参与主体自身必须符合行业发展和产业链融合的需要。

为此,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筹备,组建了符合钢铁产业链融合与升级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钢铁电商专业委员会,为钢铁产业链融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数十家钢铁企业、流通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主流钢铁电商平台加入,今后还将有更多的钢铁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和机构加入,以达成“聚资聚慧、互联互通、合作发展、共创共赢”的目标和宗旨。

第三,协会对推动钢铁产业链融通的建议

一、建议“钢铁产业链融通”的各个参与主体、尤其是钢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站在全行业高度、全产业链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劣势,重新定位,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心态,积极投入到产业链融通之中;

二、共同重塑行业诚信,规范生产和经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20147月,商务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权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在全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目的是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不断提高金属材料流通企业的信用能力,创建金属材料流通行业诚信体系,推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同时应各部委要求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建立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形成本行业的信用信息发布共享机制。取得信用等级的企业,在行业扶持、优惠政策、招投标等方面享有优先。我们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引导企业重塑诚信。

三、积极推进产业进步、产品升级、模式创新。今后,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将联合钢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行业组织和企业,共同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服务升级和模式创新。希望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共同进步。

四、钢铁电商平台要在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线下有效对接,搭建起为全行业服务的平台,肩负起共建生态圈的重任。协会的钢铁电商专委会要高度负起引领、指导和服务行业发展的责任,开创我国钢铁电商服务的新模式。

五、行业组织切实履行职责,积极指导、引领、规范行业发展,为参与主体做好服务。这项工作要结合国内贸易行业标准《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分级评定》贯标工作,大力开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升级。这项标准是钢铁流通行业经营管理经验的高度整合和总结,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把标尺,是企业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一面镜子,能够推动钢铁流通行业的管理规范和进步,对于行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企业更好地与钢厂合作、与终端用户合作、银行融资、担保、项目招投标等商务活动,有利于促进钢铁流通行业的人力、资金、土地、信息、物流配送、技术等多种资源的整合,促使行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集中化、现代化地向前发展。

总的来说,钢铁行业的严冬还将持续,我们必须从最坏处着手,向最好处努力。“钢铁产业链融通”,是产业链条的各个主体抱团发展、共生共赢的必要选择。在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时代,没有谁能够一家独大,没有谁能够全盘通吃。只有合作共赢,才有出路,才能走出困境,走向明天。

联系电话:010-63317296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0604858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6号
copyright©2005-2008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