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欢迎您!

国家统筹治理的标准方案——战略一体

2018年3月26日 10:42:53来源:作者:

 

本文节选自《“标准化+”发展论》

 

 

 

谋攻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摘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对战略进行全局筹划的著作,被称为百世兵经,蕴藏了丰富的战略管理思想。战略一词最早正是源于是军事方面的概念。在西方,战略“strategy”一词源于希腊语“strategos”,意为军事将领、地方行政长官,后来演变成军事术语,指军事将领指挥军队作战的谋略。在中国,战略一词历史久远,“战”指战争,略指“谋略”。《孙子兵法•谋攻篇》可以说是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军事战略的精髓。

 

孙武像

 当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战略早已从军事领域拓展至经济社会领域。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度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为产业之间的竞争。标准化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准则,对内意味着产业链的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外则有利于突破贸易壁垒,占领全球产业制高点。“得标准者得天下”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广泛共识。


正因如此,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将标准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并力图把标准之争从技术研发之争、市场开拓之争上升到发展战略之争,试图通过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主导甚至掌控国际标准,引领未来发展方向,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占领制高点。2005年12月,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发布《美国标准战略》,设定了国际标准战略目标,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任何一种产品、流程或服务项目,只能有一个全球公认的标准和测试方法,并执行统一评估程序,以保障美国的产品和服务得到公平的待遇。2001年,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发布《日本标准化战略》,强化标准的市场适应性与效率,提升国际标准化工作。2003年,英国发布《英国标准化战略》,对标准化进行最优利用,作为通向国际化的大门,以获得更为开放的市场,减少贸易壁垒,发挥英国的贸易优势,进行技术转让以及达到国际发展目标。


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空间、海洋等领域技术突破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代表的“工业4.0”正在兴起。谁能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准”,谁就能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脉络。


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标准化工作空前重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发〔2016〕4号)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5〕89号)提出,推动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加快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全面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国办发〔2016〕68号)明确,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需求,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动能,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以科技创新支撑标准化和质量提升,突出标准引领,创新质量供给,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国质检标联〔2016〕396号)提出,不断优化和完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完善质量治理体系,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提升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能力,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撑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转变。


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围绕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以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为中心,着力争夺能为产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经济利益的重要领域技术标准制定主导权,将是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


在国际标准化方面,我国是后发者。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受制于既有国际标准“规则”。要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需要加快适应赛场转换并主动创造游戏规则。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一方面在我国一些有明显传统优势和后发优势的产业技术领域,积极推动中国标准的海外应用与国际标准制定,可以使我们成为新赛场的重要主导者;另一方面聚焦新兴产业领域,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主导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力争成为新的游戏规则制定者。双管齐下,将步步为营。将国际标准化工作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无疑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最佳进路。2015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在电力、铁路、海洋、航空航天等基础设施领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中医药、烟花爆竹、茶叶、纺织、制鞋等传统产业领域,推动共同制定国际标准。另外,《行动计划》还提出标准互认、标准外文版翻译、标准合作等多项任务。通过全面深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标准化方面的双多边务实合作和互联互通,有利于我国标准的海外推广应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有利于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瞄准新兴产业,强化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标准化战略共性的核心内容,也是各国开展标准之争的必由之路。我国实施标准化战略过程中,需要认准方向、积极作为,必要时应动用外交、政治、经济和援助等手段,扶持和推进本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抢占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领域制高点,推动我国产业跨越发展。

 

 

 

 

谋安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摘自《论语·季氏》

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孔丘像

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指出,“公正是政府的中心组织原则”。为此,他进一步提出了实现社会平等所应遵循的一整套具体的制度和标准。在逻辑的追溯中,从和谐社会追寻到社会公正,再从社会公正到社会平等,可以为社会走向整体和谐提供基本思路。当今,中国政府提出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战略正是落实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核心和关键,是使社会走向整体和谐的直接推动力。在世界各国政府转型升级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成为国际及众多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新的重点领域。为何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如此重要?一是通过标准可以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确保基本的公共服务财力与人力的投入以及制度方面的供给;二是通过标准可以规范公共服务机提供的构服务,从而善用公共资源,为公众提供切实服务,保障民生。

发达国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已经有了近一百年的历史经验。如美国从1930年代开始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在基础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基本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标准体系,初步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1980年代,社会力量全面接棒推动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如图书馆行业协会推动建设个性化的阅读服务规范等。至1990年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其标志性事件是克林顿总统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的联邦政府机构必须建立以公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标准。到9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政府下辖的200多个机构,就已全面执行3,000多项内容广泛、形式各异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


近些年,我国愈发重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时期,我国已经将社会管理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升至战略层面加以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29号)在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教育、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均明确了基本标准,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硬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国标委服务联〔2012〕47号)(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涉及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公共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司法行政与服务、公共安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公益科技服务等14个方面;设置了11项重大工程,提出了相关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科研、标准宣贯、队伍建设和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工作和预期目标,为相关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制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发展战略、编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制修订计划和开展相关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依据。此外,为了与《行动纲要》相配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国家邮政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先后从行业(领域)角度出发,出台专项标准化发展规划,有效支撑了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下图展示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普惠于民的特点。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


上海、浙江、陕西、江西等省市通过建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和措施,在构建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建立适用于各自区域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2005年,上海市建立了由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等参加的上海市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2013年6月,上海充分发挥了标准化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和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政策等优势,立项了32个市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覆盖公共行政、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气象服务、司法服务、社区管理和城市建设等10余个领域。


2013年1月,浙江省质监局召开由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等23个厅局参加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会议,建立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2014年初发布了《浙江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五年行动纲要(2013年—2017年)》,是地方出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方面的首个纲要。


2013年12月,陕西省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陕西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行动纲要(2014~2020年)》,提出充分发挥省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定期组织省标推委各成员单位,研究解决全省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014年8月,江西省质监局联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25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形成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机制。


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则是实现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相比,我国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部门改善民生保障,增进人民福祉的一个战略抉择。

联系电话:010-63317296 网上经营许可证号:京ICP:0604858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6号
copyright©2005-2008 www.cumetal.org.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